【关键词】严控污染 生态建设
【提案者】九三学社市委会
【背景】
舟山是我省水产养殖大市,海水养殖产量占全省产量的20%左右。据省渔业统计年报,2017年我市水产养殖总面积5221公顷,产量25.43万吨,产值17.15亿元;渔民人均收入28241元,同比增长9.07%。
随着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其近岸水产养殖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必须引起关注。据九三学社市委会调研,分析近岸水产养殖污染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这与我市4000多名专业养殖从业人员年龄多在45周岁以上有关,从业者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环保意识不强;其次是传统近岸养殖方式对水域环境影响较大,目前舟山水产养殖以近岸海水养殖为主,产量占总养殖产量的95%。
在调研中,九三学社市委会还发现,减少养殖污染关键技术难题也有待解决。目前,我市养殖的三疣梭子蟹、大黄鱼以投喂冰鲜饵料为主,对海域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此外,水产养殖污染排放监管制度尚待健全,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数据信息共享效率低,而且在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有各自的标准,造成水产养殖污染排放监管存在“盲区”。
【建议】
当前,舟山正在建设品质舟山、幸福舟山,严控海洋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时不我待。
九三学社市委会建议,首先要强化养殖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类媒体,采取培训、分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科学规范用药、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海洋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要进一步转变养殖模式,推广绿色环保养殖,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浅海贝藻类生态混养,积极推广发展离岸深水网箱、大围网等深远海养殖,扶持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逐步减少养殖污染较大的传统网箱养殖,禁止尾水处理不达标的池塘及大棚养殖。
九三学社舟山市委会还建议,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力量,加大近岸水产养殖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方向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水产养殖尾水处理、高效配合饲料研发、水质调控技术及环保装备制造等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提升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科学化、智慧化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监管,各涉海、涉水部门间要建立长效数据共享机制。九三学社市委会还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评价监管制度,建立水产养殖污染环境评价统一标准,科学制定相关生态养殖环境保护政策及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维护好舟山的好空气、好环境。
Copyright ©2023.舟山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E-mail:web@zhoushan.cn 电话:0580-2828236
主办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宣传部、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8001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90004 AVSP:1110532号 浙公网安备 3309020200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