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岛城随感

期盼“暖心看护屋”产生蝴蝶效应

2023.03.21 10:56 一叶扁舟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真空期”的孩子看护往往会成问题,但在普陀城北小学却不是问题。该校新近设置了“暖心看护屋”,让孩子们可以边做作业边等家长下班来接(据《舟山晚报》3月6日报道)。满足社会需求、化解家长焦虑,这样的“暖心看护屋”理当越办越多、越办越好。不仅如此,“暖心看护屋”更应产生积极的蝴蝶效应,让每一所学校都变得越来越好。

  暖心看护化解分身无术的焦虑

  为了破解“四点半”难题,各地学校普遍采取了延迟放学、开办晚托班等措施,极大地便利了家长接送孩子。然而,普遍现象解决了,特殊情况却依然会成问题。众多的家长中,难免有人会因为紧急加班、遭遇急事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来学校,假如任由孩子自行离校显然让人不放心。这样的“特殊情况”,每一天都在发生,因而也是个不大不小的社会问题。

  普陀城北小学办起“暖心看护屋”,家长们悬着的心就可以放下了。看护屋内有课桌椅可供孩子们做作业,空调、电话、监控对讲系统一应俱全,还有值周老师负责看护。更显人性化的是,外墙还使用玻璃材质,方便家长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一来,家长们再也无须因分身无术而内心焦虑了。

  这样的“暖心看护屋”当然应该多一些,而且要争取越办越好。比如,家长来晚了,能不能让孩子吃顿版;家长来不了,能不能让孩子睡一觉?“一切为了孩子”,可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然,学校不是万能的,老师们也相当辛苦,打造“暖心看护屋”既要尽力而为,也得量力而行。

  但换个角度说,办好“暖心看护屋”何尝不是全社会的事。假如有众多志愿者加盟其中,何愁缺少温馨的陪伴?说不定,一些孩子还会因为家长迟到而收获意外的知识和才艺。这样的设想并非天方夜谭,我市志愿者人数已近28万,相当于4人当中就有一位志愿者,爱孩子、懂教育想必也不乏其人。只要精心组织,“暖心看护屋”定然会越办越好。

  读书的事更应在校园内解决

  如今国家鼓励生育,但很多家庭依然对二胎、三胎顾虑重重。尤其是没有老人帮衬的年轻夫妇,更是担心精力顾不过来,其中很大的因素就是“教育焦虑”。“陪读”轻松些、接送省心点,想必就有更多人愿意生育多孩。

  一段时间来,教育减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孩子课业负担重、校外培训多、体育活动少,确应减负。然而,很多人认为,更需减负的其实是家长。养育孩子当然是身为父母的应尽义务,但无休止的“陪读”、“接送”却很难说是合理的。一个孩子尚且忙不过来,再生二胎、三胎普通父母怎能撑得住?就算勉强撑住了,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之后,家长们还能精力充沛地打拼自己的事业吗?可见,为家长减负不但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还事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其实,为孩子减负、为家长减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孩子作业少了、负担轻了,家长自然也就解放了。普陀城北小学推出的“暖心看护屋”只是回应了家长的一方面焦虑,事实上为家长减负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那么,可否归结为一句话:读书的事更应在校园内解决。果能如此,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也就显得其乐融融了。带一个娃是带,带三个娃也是带,多生几个才无妨。

  在教育焦虑的现实语境下,奢谈“读书的事更应在校园内解决”似乎难免曲高和寡,但这却应该是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从道理上说,孩子上一天学,理所当然该完成学习任务,回到家里更应享受家庭温暖、体验游戏快乐、拓展课外知识、参与家务劳动,这样才有利于全面发展、快乐成长。而从国家战略来说,做不到这一点“三孩新政”就难免步履维艰。

  教书育人就是最大的公益

  教育事业不但事关下一代成长,还牵涉全社会和谐发展,实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教育办好了,家长就无须为孩子读书的事操心,这样的获得感幸福感显然是千金难买的,连整座城市都会因此“升值”。在大力提倡公益精神的当下,对老师的要求应该是坚守岗位、教好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做到这一点就堪称活雷锋,因为教书育人是最大的公益。

  普陀城北小学甘于自加压力、勇于创新探索,用“暖心看护屋”化解家长接送难题,这样的“关键小事”值得普遍效仿。只有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才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化解人们的教育焦虑。当然,消弭教育焦虑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尤其要坚持问题导向,集中精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争取有标志性成果、关键性突破。

  明里暗里的违规课外补习一直禁而不绝,多数家长一边深恶痛绝一边趋之若鹜,内中原因错综复杂。但无论怎样,与课堂教育质量欠高不无关系。尤其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名师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毫不犹豫选择了校外补课。很显然,假如每一所学校都能让孩子“吃饱吃好”,再耗资不菲给孩子“开小灶”的家长就会不断减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在没有课外补习的年代,舟山学子照样年年考出去“一火车”,还频频摘得全省文理科高考状元桂冠,充分说明了课堂教育才是教育之本。除了仰仗广大教师专心致志的努力,还需要通过大力实施教师人才工程,引进、留住、用好一流教师,这样才能以高质量教育满足全社会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