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代表热议 ->

您的位置:首页 > 代表热议 返回首页

两会议事厅|对待岛城的流浪狗我们该怎么办?

2019-02-17 15:38:00 舟山晚报

  代表建议:是时候从文明养狗迈向依法养狗了

  阳光和煦,街角,老人牵着一条爱犬在梧桐树下缓缓步行,这是一幅美好的画面。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为一些养狗人自身行为的偏差,常常带来不和谐的画面。

  流浪狗伤人、狗扰民事件也成了市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他们建议,尽快对我市的养犬管理立法,进一步加强流浪狗管理,规范市民养狗行为,从文明养狗迈向依法养狗,让城市更加文明与和谐。

  职责不清让“治狗”问题很难办

  朱家尖大桥附近有个临时养狗场,暂养着许多临时收容的流浪狗。通过专项整治和定期抓捕,目前已有600多只流浪狗被收容在此。“朱家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狗叫声和其散发出来的气味,极大影响了朱家尖的市容市貌。因犬吠、臭气等问题惹得附近居民纷纷投诉。 ”来自朱家尖街道莲兴社区的市人大代表邱彩萍说。

  邱彩萍认为,目前我市各地均存在流浪狗治理问题,虽然《舟山市养犬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犬只管理问题。但相关法律法规的局限和综合执法职权限制等原因,比如:流浪狗抓捕不能实行现场捕杀,必须在收容所暂养10日;流浪犬只的后续管理职责不清等原因,给执法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据邱彩萍了解,目前该收容所管理力量有限、资金有限,给收容所的运营管理(包括日常饲养、诊疗治疗、疫苗接种等)带来了巨大的困境。此外,收容所内的流浪狗与宠物狗的外形条件相差太多,基本上很少有市民会去领养。

  意识不够让“养狗”问题很难办

  来自定海区统计局的市人大代表倪识行也将关注点放在了这一问题上,2017年他的建议也是文明养狗。倪识行住在定海城西,这是一片老城区。“这些年养狗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创城的开展,养狗人的行为越来越规范了,流浪狗也越来越少了。”倪识行说,这是城市文明的变化。

  不过,倪识行也看到,仍有一些养狗人,存在不文明行为。比如,城区道路上的犬只粪便时有发现,居民携大型犬只出门不带嘴套、不避让行人,犬只外出未系挂狗类免疫证明标牌等情况时有存在。

  有件事让倪识行印象很深,有次他去城郊,看到一户人家养了烈犬,院子围墙很低,差点伤了路人,听说周围居民怨声很大,但是无计可施。“村委会的人也去协调解决过,但是那户村民态度很差,觉得狗养在自己家里,对别人能有什么影响,完全不配合,村里也没有办法。”倪识行说,他深感养狗人的文明意识还有待提升,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将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块“伤疤”。

  提及文明养狗,邱彩萍直言,养狗人的弃养行为是导致流浪狗增多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理流浪狗的问题也可以回归到文明养犬上来。

  建议从文明养狗迈向依法养狗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养狗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城乡犬只数量逐年增多。与此同时,流浪犬只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相关部门职责不清、养狗人文明意识不够等,都影响了人犬和谐共处,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代表们建议,参照国内发达城市的犬类管理成功经验,出台养犬管理实施细则,并由市人大法制委牵头将“犬类管理条例”列入人大立法规划,以填补我市犬类管理立法空白。在《条例》起草中明确业务主管部门,厘清部门职责,强化养犬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并进一步明确处罚细则、问责机制、人员和经费等内容,努力使“犬类管理条例”更具可操作性。

  如将养犬纳入信息化管理;组织专业的流浪狗收捕队伍;明确犬只定期体检制度;规定养犬需缴纳一定的费用并专门用于犬类管理。同时,建议设立专门的流浪犬处置机构,明确流浪犬类处置主体,对收捕后的流浪犬实行无害化处理。

  除了“治”外,代表们也提出了其他建议。邱彩萍建议,建立城乡流浪狗收容救助助养制度,创新流浪狗处置方式方法。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协助狗类管理部门开展科学养狗、文明养狗知识宣传,督促辖区内的犬只进行登记、免疫,并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参与对走失狗、遗弃流浪狗的收容、领养、助养等管理工作。

  同时,邱彩萍建议根据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建立专用的流浪狗收容所,落实专用经费,实行专人管理,对目前所收养的流浪狗进行合理的统一管理,将流浪狗收容所迁移到舟山本岛位置相对偏僻一点的地方。

作者:何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