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蓬莱仙岛浙江岱山”微信公号(资料图)
“五水共治”让大家知道了“河长”,现在岱山治堵又有了“路长”。
3月初以来,岱山县交警大队以高亭主城区道路为试点,在主城区沿港路以西道路(包括滨港路)、长河路、人民路、衢山大道4个路段,各设一名“路长”。“路长”模式施行半年多来,管辖道路基本实现了路畅人安,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8%,非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0%,行人守法率达到95.5%。
邹徐军是岱山县交警大队城区中队副中队长,兼任衢山大道“路长”。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带领2名民警、9名交通协警,配备警车、执法记录仪、酒精测试仪及其他装备,负责衢山大道路面巡查和交通管理。
“我们主要负责‘纵横向’和重点交叉路口的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或先期处置、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交通管理设施日常巡查等,同时接受群众的咨询、求助、投诉,还要根据交通特性分析研判和提出本路段或本区域内具体交通管理建议等。”邹徐军说,在加大路面查处和疏导力度的同时,还要通过车巡精确掌握违法停车地点或可能违法地点,并加大以上区域的巡逻密度,在早晚高峰、夜间8—10时等重点时段,密切监控商场周边、重点路段交通状况,严防违法停车发生。
为了保障交通畅通、安全、有序,各“路长”还被要求主城区日常勤务和重大(突发)勤务10分钟,夜间及非正常上班时间勤务“5+X分钟”到达路面。
“‘路长’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城区疏堵保畅能力,也切实提高了路面精准管理,提高了路段交警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岱山县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某个路段确定相应负责人后,一旦发生拥堵或事故,就能及时找人及时处置,也便于日常监管和追责。